1. <strike id="dx2uk"></strike>

              <big id="dx2uk"></big>
              <tr id="dx2uk"></tr>
                Welcome to Liaoyang Xingwang graphite products Co., Ltd
                中文 / ENGLISH
                TEL: 400-005-8659

                您的位置: 新聞中心 > 企業新聞

                石墨行業弄懂“碳”與“炭”!

                企業新聞 / 2021-04-25 08:01

                    在炭素文獻中,目前,帶石旁的“碳”與不帶石旁的“炭”常?;煊?,不加區別。如炭素、炭黑、炭石墨材料、炭素廠等等,這兩個字常??梢曰Q。這種混用狀態,有時會導致語意模糊,甚至混亂。如“„„由此制得的碳,含硫較高,含碳較低。”這句話中,前一個“碳”指的是炭素材料,后一個“碳”指的是碳元素。對炭素比較熟悉的同志,這個意思一看就明白,但對一個具有一般化學知識而對炭素材料很陌生的人來說,就覺得難以理解。這句話中的兩個“碳”因為是同一個字,如果理解為同一的實體,即都理解為碳元素或都理解為炭素材料,那么,從化學的角度來看,這句話是不通的。又如“碳橋”一詞,既可指有機化學中兩個基團或原子團之間的碳鏈,又可指焦炭骨料之間的黏結劑炭,常易誤解。“炭”與“碳”這兩個字,有什么區別,應當如何使用,近年來引起了炭素學術界的注意;規劃設計院的同志提過這個問題,湖大陳蔚然教授[1]也提出過一些建議。在這里,打算首先把這兩個字的字源搞清楚,并對實際使用情況作一番調查,然后再討論如何區別和使用。

                帶石旁的“碳”,顯然是在翻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第六號元素時,由化學家杜撰的一個新字

                “碳”這個字,究竟是什么時候由化學倉頡創造出來的呢?我國翻譯西方近代化學著作,始自徐壽。徐壽(1818—1884),字雪村,江蘇無錫人,是中國近代化學的先驅和杰出的開拓者。他和英人傅蘭雅(John Fryer,1839—1928)合作,介紹和翻譯了:《化學鑒原》六卷(1871年刊行)、《化學鑒原續編》二十四卷(1874年刊行)、《化學鑒原補編》六卷(1879年刊行)、《化學分原》八卷(1872年刊行)、《化學考質》八卷(1883年刊行)、《化學求數》十六卷(1883年刊行)、《物體遇熱改易記》十卷(1899年刊行)、《法律醫學》二十六卷(1899年刊行)等等。其中最早譯出的《化學鑒原》(Wells’Principle and Applicatons ofChemistry)的原文是1858年在紐約和芝加哥出版[15]。十三年后,由徐壽和傅蘭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譯出。這本書對我國化學界影響很大,三十年后出版的《東西學書緣》還稱之為善本。這是我們系統地介紹西方近代化學的最早的一本書。在江南制造局開譯《化學鑒原》的同時,廣州博濟醫院的美國醫師嘉約翰(Kerr John Gla)和中國學者何了然也合譯此書,名為《化學初階》共四卷,同治九年(1870年)刊行,內容較《化學鑒原)略簡,但早一年刊出。當時已知64種元素,元素的名稱,《鑒原》和《初階》的譯法大體相同。金屬元素都加金旁,如鋇、錳、鎂、鋰等,至今沿用。但非金屬元素,并未都加石旁,如磷,兩書都譯為燐;硅,《初階》譯為“玻”,《鑒原》譯為“矽”;氫、氮、氧,《初階》譯為“輕”、“淡”、“養”,《鑒原》譯為“輕氣”“淡氣”、“養氣”。值得注意,對碳這個元素,兩書都譯為“炭”,都沒有加石旁,此時的“炭”字,相當于現代英語中的carbon,身兼二任,既指炭材料,又指碳元素。非金屬元素加石旁,這一條造字規則,看來,在當時尚未形成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興民族品牌  旺炭素產業

                卓越品質  服務全

                全國免費電話   400-005-8659

                ? ? 上一篇:石墨槽舟特點 ? 下一篇:石墨轉子應用與優勢
                伊人热亚洲精品在线